12月16日,郭臺銘在“海峽兩岸暨香港、澳門互聯網發(fā)展論壇”上和雷軍等人同臺就坐,參與吳小莉主持的圓桌論壇。會上郭臺銘和雷軍大談智能終端及平衡車。在會后苦等一個小時之后,在7點晚宴開始前,郭臺銘如約接受了觀察者網的短暫訪問。
郭臺銘表示,智能終端應該不只是代表手機,在互聯網發(fā)展的時代,終端的定義也不再是僅指手機。在會上,小米科技創(chuàng)始人、董事長兼CEO雷軍對郭臺銘投資機器人產業(yè)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。
“對于我來講,應該是共生共存的生態(tài)體系。如果講互聯網,對我們硬件制造來講,它關鍵是怎么去運用它!惫_銘這樣說。
他認為,現在智能終端不只是手機、平板,各種可穿戴設備,虛擬實境的可穿戴游戲裝置,直至機器人,甚至目前開發(fā)的下一代的互聯網的交通工具、智能汽車,都是智能終端。談到智能汽車,他把話鋒一轉調侃起了小米制造的單輪平衡車。
郭臺銘說:“雷軍博士在邊上,我也不敢多說,他剛剛趕回來說,習近平主席去他的展位看了單輪車。我想我們現在才做四個輪子,他已經跳到一輪子了,所以雷博士還是厲害!
“他(雷軍)跟我講,(做)機器人找我投資,當然要投資了。”郭臺銘又補充說:“不投資雷軍是與錢作對!
郭臺銘除了“接受雷軍的邀請”,還談了大陸發(fā)展工業(yè)機器人,會不會取代農民工的問題。他表示富士康最近接受了農民工工作小組來的調研,結果發(fā)現農民工不減反增,因為機器人也是需要人來管制,機器的人工智慧發(fā)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雷軍對此則表示,機器人是這個時代發(fā)展最先進的科技,對人類的科技進步有巨大的貢獻。“所以,我們對機器人這個領域也一直保持極高的興趣,也投資了類似的項目。如果富士康愿意把他們機器人的項目拿出來融資,我覺得我們會非常有興趣,雖然他們做得已經非常領先了。”
郭臺銘透露,“全中國有2億4千萬的農民工,出去打工的有1億8千萬,富士康就招募了80萬農民工!惫_銘說,在機器人用工大潮到來之際,這些農民工也面臨著深刻轉型。雖然暫時來看,富士康招募人數還在增長,但長遠來看呢,工人的轉型迫在眉睫。就此相關問題,觀察者網專訪了郭臺銘。
觀察者網:富士康內地用工有80萬,你提到未來要發(fā)展工業(yè)機器人數控銑床來代替工人普通銑床的部分工作。國務院相關部門也在富士康調研內地工人將來的轉型,具體點講,這個轉型富士康會有什么樣的策略?
郭臺銘:我們員工人數特別龐大。所以我們有三個策略,首先我們希望用網絡和云端的科技發(fā)展新型制造,工業(yè)互聯網,用機器人把農民工從簡單的、辛苦的危險的勞動中崗位所取代,訓練他們充實到技術崗位上,成為三等、二等技工。也希望國務院出臺一些政策,對企業(yè)進行扶持,就地培訓,就地升級。
第二,我們要訓練他們掌握各種高端電子科技產品、復雜的軟件應用產品,訓練他們學會維修,走上科技服務業(yè)。
第三,我們也要響應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、萬眾創(chuàng)新的號召,讓農民工回到幾千個縣城中,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他們不單在這里學到技能,還能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他們在富士康工作五年十年,希望他們可以帶著學到的技能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農民工都是過去幾十年來把他們從內地弄到東部,現在我們在往中部搬,往貴州搬往四川搬,現在還很不夠,希望他們回到家鄉(xiāng)去創(chuàng)業(yè)。讓農民工在經濟轉型過程得到妥善安置。讓農民工學習新的科技,完成轉型,這是國家安定很重要的一個方面,我們正在往這方面發(fā)展。
觀察者網:聽說富士康40多億美元的投資在印度,為什么選擇印度?
郭臺銘:我們在越南、印尼、馬拉西亞、巴西都有工廠。我們要印度去有很重要的原因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印度有很強的軟件技術,有軟件人才。我們有硬件人才,我們希望把他們的軟件人才和研發(fā)成果引進到中國來,所以一個企業(yè)一定要走出去。這就是硬軟結合,報紙登我們在印度有50億投資,其實沒有這么多。
觀察者網:富士康以前給蘋果代工,聽說將來印度基地也要給小米等國內手機品牌代工?
郭臺銘:我們不評論具體哪一家。人家找我們做智能終端,不是因為我們產能剩余,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,我們有強大的科技制造的能力。如果有客人來,我們也挑客人,不好的客人我們不要。我們的本業(yè)是科技制造業(yè),我希望我們企業(yè)繼續(xù)增長,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。
更多詳情,請點擊http://www.sosowenwen.net.cn